English

我是一个老电脑迷

1999-02-03 来源:光明日报 益森 我有话说

我今年59岁,马上就要退休了。但我仍像一个“新潮”的年轻人那样,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,上网查看有没有远方朋友发来的电子邮件,再看看当天有什么新闻。毫不夸张地说,我一天也离不开电脑,是个老电脑迷。

我过去是个电脑盲

1963年大学毕业的时候,我对电脑知之甚少,简直是个电脑盲。当时对电脑的认识非常肤浅,以为计算机就是计算的机器,只不过运算速度特别快罢了。记得那时的计算机房非常神秘:一排排高大的钢铁机柜,像图书馆里的书架一样看不到头;进入计算机房要换拖鞋,穿白大褂;输入命令、数据要使用成卷的穿孔纸带(让人想起电影《列宁在1918》里的老式电报机)。

那时我特别敬佩计算机房里的操作人员,从来不敢想象有一天我也能操作电脑。

我曾经反对家用电脑

很早以前有文章预测电脑将进入家庭时,我曾经是个坚决的反对者。我认为每月工资55元,除去房租、水电费、吃、穿,所剩无几,掰着手指头都能算出来,还用得着什么电脑理财。再说,当时的电脑价格几乎是天价,再怎么降价工薪阶层也是不能接受的。

现在回想起来,当年的想法显得可笑。幸好我还不是打算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顽固派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我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。给我影响最大的是一个叫做托夫勒的美国人写的一本书:《第三次浪潮》。从此,我开始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。

开始使用计算机

五年前,我负责编辑出版一本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。我们将文稿交给一个出版公司录入、排版。我组织人来校对。不知当时出版公司使用的是什么落后的软件,当一个英文单词排到一行末尾时,如果排不下,无论剩下几个字母都自动排到下一行,根本不管音节和英文移行的规则。我们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认真地标出了所有错误。谁知“按下葫芦起来瓢”。出版公司按照我们的要求改正了原有的错误,但同时却将原来正确的单词挤到后面,又出现了新的错误。我们预感到,这个工作肯定不能按时完成了。

这时听说有个先进的字处理软件叫做“Word”,能保持单词的完整自动移行,还能自动校对单词的拼写错误。我们决定试用这个“Word”软件,自己动手,重新录入。结果在孩子们的帮助下,只用很短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任务。

初试电脑就尝到了甜头,激起我对电脑的极大兴趣。我决心学会中文录入方法,以满足工作的需要。据朋友介绍,五笔字型输入法虽然录入速度快,但比较难,不太适合老年人。很多人学电脑就是过不了汉字录入这一关,结果半途而废。他建议我学“新全拼”输入法。我上机一试,一下子就学会了。我最喜欢的是用它只键入声母就可以输入词组。如键入“BJ”可以输入“北京”。

从此我开始用电脑写文章了。计划、总结、公文、通知和信函等等,无所不用电脑。

自己排版随心所欲

随着工作的进展,单纯的文本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。譬如设计公司的宣传样本,需要给图片预留版面,需要插入表格,需要加花边,需要铺底色,需要醒目的大标题。这样,光会简单的文字录入就远远不够了。

我开始学习使用字处理软件Word的排版功能,又学会了使用比较简单的专门排版软件Publisher。这个软件带有一个图片库,用来制作贺卡特别方便。我把它推荐给许多人使用,特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。近几年来,我们公司寄送的贺卡都是我用这个软件设计的。设计好的打印稿制成烫金版,烫印在红色卡纸上,庄重大方,非常漂亮,而且比在市场上购买便宜了许多。

当你用鼠标随心所欲地将图片、文本、花边等在屏幕上拖来拖去,实现你的设计思想时,那种感觉真是不错。

从此我所提供的所有印刷稿件都是电脑打印稿。有时干脆将稿件打印在描图纸或透明胶片上,交给印刷厂直接制版、印刷,省去了重新录入、反复校对的麻烦。

得意的电脑公关

公司每年要向国内外客户和关系单位寄送数千份贺年卡。书写信封是一个沉重的负担。每年从11月起几个人就要开始忙碌,直到全部寄出才能松一口气。后来我用Access软件编了一个邮签数据库,将平时各个部门的名片收集起来,利用挑选功能可以方便地挑选需要寄送贺年卡的客户名单,按邮局规定的格式打印出邮签。这样,用不了一周的时间,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寄送贺年卡的全部工作。

公司经常举行大型公关活动。为了便于来宾互相结识,我们要准备胸卡和桌签。布置会场也需要会标、横幅、指路牌、公告栏、展示板等。以前这些都是手写的,不够整齐规范。后来全部都用电脑制作,显得非常上档次。送给外宾的纪念照都用卡片装帧,打印上外宾们的头衔、访华时间、会议名称并且配上漂亮的花边,外宾非常喜欢。有的人把打印着自己姓名的桌签都带走了,作为珍贵的纪念。看到这一切,亲手使用电脑设计制作的我,是多么高兴啊!

电脑变成传真机

有时我需要使用一些现成的图案,可当时扫描仪比较昂贵,我就在电脑上安装了Modem卡和传真软件。这样,我的电脑就通过电话线和传真机连在一起了。所需的图形通过传真机可以传到我的计算机上。传真机成了我的扫描仪,我的电脑成了传真机。你别说,还真解决问题。后来,我又如法炮制,通过电话线把家里的电脑和办公室的电脑、传真机连在一起了。

那时,我国的因特网尚未开通,但是我已经尝到了托夫勒所说的家庭办公的滋味。有几次,公司老总在星期天往我家里打电话,急需某些资料或数据,要我立即打车送过去。我告诉他:“别着急,在传真机那儿等着。”我打开电脑,一按鼠标键,所需的资料就传过去了。有时,我生病在家,办公室打电话告诉我说有我的传真。我让他传到我家的电脑上来。我打开电脑等着,不一会儿,在电脑上就收到了这份传真。这简直太妙了。

我上网了

盼望已久的信息高速公路终于在我国开通了。我急不可耐地上网漫游了一番。当时只能用八个字形容:如饥似渴,眼花缭乱。记得当我成为大学生被准许进入图书馆主楼,在各个阅览室漫游时,我觉得一扇扇知识的大门在我的面前打开了,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呈现在我的面前,我有一种展翅欲飞的感觉。现在,我上网了,这种久违的感觉又回来了。

由于上网费用比较昂贵,每次“冲浪”都是来去匆匆,不能尽兴。见到好东西赶忙下载,留待下网后再慢慢欣赏。

我非常喜欢读书,但是昂贵的书价使囊中羞涩的我不能经常买书。“清韵书院”等网站是我最喜欢访问的。我把喜欢的书拷贝到软盘上保存,非常便宜又特别节省地方。不过,在电脑屏幕上看书总是不如靠在沙发里读真正印刷的书舒服、惬意,所以我有时把喜欢的文章打印出来,慢慢品味。

对我来说,上网“冲浪”还是很奢侈的事情,只能偶尔为之,恐怕要等到上网费用大幅度下调以后才有可能尽情享受。我上网更多的是用来传送电子邮件。

我的“伊妹儿”

1993年,我的儿子到北美学习和工作。我们原来主要靠写信保持联系。打国际长途电话太贵了,但是信件又太慢了,往返一次要20天。简单的问候还凑合,要是想商量决定个事儿就太急人了。

上网之后就不同了。通过电子邮件,来回传递信息特别快捷方便,有时甚至几分钟后就收到了回信。所以我们都亲切地称它作“伊妹儿”。这些年来,“伊妹儿”帮了我们多少忙、节省了多少时间和经费,简直无法统计。

在单位,我积极向领导宣传上网的好处,推动公司使用因特网。后来领导采纳了我的建议,明确规定传真文件必须改为通过因特网发送。由此大大节约了办公费用。

第一次在网上打电话

有一天,我的小儿子带回家一个新软件,据说通过它花普通市内电话费就可以打国际长途。我听了以后,半信半疑。

不久,软件装好了。到了事先用“伊妹儿”约定的通话时间,我们打开电脑,拨完号对着话筒呼叫:“小斌!小斌!我是北京!我是北京!听到请回答,听到请回答!OVER!”经过令人焦急的短暂的延迟,音箱里传出大儿子清晰而熟悉的声音:“我是小斌!我是小斌!爸爸、妈妈好吗?”不等大儿子说出“OVER!”,老伴儿就抢过话筒,大声地说:“好!好!我们都好!”小儿子赶忙拦住她,解释说:“用电脑打电话和打普通电话不一样,必须双方一个说,一个听,双方轮流。谁说完了就说‘OVER!’就是‘完毕’的意思,对方听到后才能再开始说。”好家伙,简直像演电影《渡江侦察记》!

从此以后每到周末,我们一家人就隔着太平洋守候在电脑旁,通过网络打电话、聊天。尽管有时声音断断续续,我们还是乐此不疲,常常一聊就是三、四个钟头(幸好是按市内电话收费)。

电脑网络把远隔万里的一家人连在一起,其乐融融。

义务电脑宣传员

我越来越喜欢电脑,更想让大家分享我的快乐,希望大家都来学电脑。

在单位里,我是推广电脑的义务宣传员。在领导的支持下,我自编教材,义务办起了电脑学习班。有些领导和业务骨干不能抽出工作时间听课,我就单办了双休日班,利用休息时间给他们普及电脑知识。没有想到,有些人把妻子或孩子也带来听课。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。我曾经给学员留作业,要求他们使用学过的软件录入一段短文或唐诗,再练习排版。又一次让我没有想到的是,交来的竟是一张张设计精美、图文并茂的贺卡,上面写着对我的感谢和祝愿。看着这些充满深情的贺卡,我久久不能平静。他们的进步带给我的快乐是用笔墨无法形容的。

有一天一个亲戚带着孩子来我家串门。我打开电脑教孩子用“画笔”软件画画,结果这孩子一下子就迷上了电脑,死活不走了。直到他妈妈答应给他买一台电脑才恋恋不舍地离去。后来他妈妈真的给他买了一台。这个小电脑迷如鱼得水,进步非常快,成了一个电脑小专家。我想,电脑会影响他的一生的。

我看中老年人学电脑

学电脑首先要打破电脑的神秘感。你不妨拿电脑当作家用电器,用鼠标点击按钮就像使用电视遥控器一样。学电脑不能急躁。先学基本操作,会了正确开机、关机,再学文字处理,试着输入汉字。熟练一些以后,学会改变字体和字号。再学会文件的存盘和调出,复制和粘贴,删除和打印等。以后根据需要逐步学会设计表格,插入图形,以及其他一些专用的软件。

万事开头难,开始时总会有些困难。现在的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很快,都是电脑高手,而中老年人在这方面相对差一些。电脑并非年轻人的专利,中老年人一样能够掌握它。我们应该虚心向年轻人学习,把他们当作我们的老师。我在学习电脑过程中曾经得到许多年轻人的热心帮助,我很感激他们。

电脑的确很奥妙,全部精通很不容易,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使用它。正如彩色电视机一样,如果要将什么振荡电路、扫描电路都弄明白之后才能去看电视,恐怕商场卖不出几台电视机,电视机厂都要关门了。所以,我们不必学习复杂的计算机原理,不必学习编程序。我们只要把计算机专家们编好的各种软件拿来使用就是了。学会使用真的不难,不信就请您试一试,保证让您爱不释手,这样,电脑爱好者中又将增加一名新兵。

十年前,买一台286电脑要三、四万元,现在买一台586电脑只要四、五千元就够了,不过是一台彩电的价格。如果为了提高和充实自己,您还犹豫什么呢?马上就买吧,现在还不晚。根据我的亲身体会,不管你年龄大小,不管你起步早晚,只要决心开始,最终每个人都能成为电脑高手。

时代在召唤,勇敢地投入到第三次浪潮中去吧!

(http://www.gmdaily.com.cn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